1. PAM的基本特性
聚丙烯酰胺(PAM)是一種線型高分子聚合物,分為陰離子型(APAM)、陽離子型(CPAM)、非離子型(NPAM)三類。其作用機理包括:
·
電荷中和:通過分子鏈上的帶電基團中和膠體顆粒表面電荷,破壞穩定性;
·
·
吸附架橋:長分子鏈吸附多個顆粒,形成大體積絮體;
·
·
網捕卷掃:形成三維網狀結構,包裹懸浮物加速沉降。
·
2. 適用場景
·
洗塑廢水:含油、懸浮物(SS)、膠體等污染物;
·
·
污泥脫水:提高污泥壓濾效率,降低含水率;
·
·
協同處理:與PAC聯用,提升絮凝效果。
·
步驟一:預處理
·
除油:通過氣浮或破乳劑分離表面浮油(如采用氣浮+PAM聯用,油去除率>90%);
·
·
調節pH:將廢水pH控制在6-8(PAM佳作用范圍)。
·
步驟二:PAM選型與投加
·
藥劑選擇:
·
o
陰離子PAM:適用于高SS、低電荷廢水(如含泥沙的洗塑廢水);
o
o
陽離子PAM:適合含油、有機膠體廢水(電荷中和效果更強);
o
o
非離子PAM:適用于高鹽或pH波動大的廢水。
o
·
投加量:通常0.1-10ppm(需根據小試確定,過量會導致膠體復溶)。
·
步驟三:混合與反應
·
快速攪拌(200-300r/min):持續1-2分鐘,促進PAM分散與電荷中和;
·
·
慢速攪拌(40-60r/min):維持10-15分鐘,形成密實絮體。
·
步驟四:沉淀與分離
·
絮體沉降速度可達5-10m/h,配合斜板沉淀池可縮短停留時間至30分鐘;
·
·
出水SS可降至20mg/L以下,濁度<5NTU。
·
步驟五:污泥脫水
·
板框壓濾:PAM調理后污泥含水率從98%降至75-80%;
·
·
離心脫水:處理效率提升50%,能耗降低30%。
·
參數 |
優化范圍 |
對效果的影響 |
pH值 |
6-8(中性偏堿) |
pH過低(<5)導致PAM水解失效 |
溫度 |
10-40℃ |
低溫(<5℃)降低分子鏈活性 |
攪拌強度 |
快攪G值300-500s⁻¹ |
過強剪切力破壞絮體結構 |
投加點 |
反應池前端或氣浮機后 |
前置投加適合高濁水,后置適合低濁水 |
·
廢水特性:COD 2500mg/L,SS 1200mg/L,含油量200mg/L;
·
·
原工藝:僅用PAC處理,出水SS 80mg/L,污泥含水率95%;
·
·
升級方案:PAC(0.5kg/噸) + 陰離子PAM(2ppm);
·
·
效果對比:
·
o
出水水質:SS<20mg/L,COD降至500mg/L;
o
o
污泥脫水:含水率從95%降至78%,壓濾時間縮短40%;
o
o
成本:噸水處理費用從2.8元降至1.5元。
o
指標 |
單獨使用PAC |
PAC+PAM聯用 |
絮體大小 |
1-3mm(松散) |
5-10mm(密實) |
沉降速度 |
2-3m/h |
5-8m/h |
污泥量 |
高(含水率95%) |
減少30%(含水率80%) |
綜合成本 |
低藥劑費,高污泥處置費 |
藥劑費略增,總成本降低20% |
安全防護:
o
PAM粉末需防潮密封保存,避免吸入粉塵;
o
o
配制溶液時佩戴手套,防止皮膚直接接觸。
o
避免過量投加:
o
過量PAM會導致“膠體保護”現象(反穩作用),需通過燒杯實驗確定臨界濃度。
o
設備維護:
o
定期清洗加藥管道,防止PAM溶液結垢堵塞;
o
o
檢查攪拌器轉速,避免剪切力破壞分子鏈。
o
環保合規:
o
殘留PAM需控制<0.1mg/L(部分地方標準);
o
o
污泥需檢測重金屬含量,符合《GB 5085.3-2007》要求。
o
聚丙烯酰胺(PAM)通過其獨特的高分子鏈作用,可顯著提升洗塑廢水的絮凝效率,降低污泥處置成本。與PAC聯用形成“無機+有機”協同體系,既能快速沉淀懸浮物,又能改善污泥脫水性能,是洗塑廢水處理的優選方案。建議先開展小試確定佳配比,再規模化應用。
如需進一步技術參數或定制化方案,可提供水質報告,我們將為您設計準解決方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