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案例實測】聚丙烯酰胺物理處理劑,廢舊造紙效率提升3倍,30天回本!
在再生紙行業,廢舊紙漿的
雜質分離難、纖維回收率低、能耗成本高是制約產能的核心痛點。某中型紙廠引入
聚丙烯酰胺(PAM)物理處理劑后,僅用30天實現
清洗效率提升3倍、纖維回收率突破90%,且
投資成本全部收回!以下是全程實測數據與技術拆解:
一、痛點:廢舊紙漿清洗的“低效困局”
1. 改造前痛點(以某年產5萬噸再生紙企業為例)
效率低下:傳統水力碎漿+振動篩工藝,單線處理量僅3噸/小時,24小時連續運行仍無法滿足訂單需求;
纖維流失:細小纖維隨廢水流失,回收率僅75%,年浪費木漿成本超600萬元;
能耗高昂:噸紙耗水15噸、電耗180 kWh,綜合成本占比達40%;
污泥堆積:廢水含油墨、膠黏劑,污泥含水率98%,月處置費超25萬元。
2. 數據畫像
指標 |
改造前 |
單線產能(噸/小時) |
3 |
纖維回收率 |
75% |
噸紙耗水(噸) |
15 |
噸紙電耗(kWh) |
180 |
污泥處置成本(萬元/月) |
25 |
二、方案:PAM物理處理劑+智能分選系統
1. 技術升級核心
陽離子PAM靶向絮凝:針對油墨、膠黏劑帶負電特性,投加分子量1200萬的陽離子PAM(0.8-1.2 ppm),實現污染物快速剝離;
渦流離心強化分選:集成PAM反應槽與高速離心機,雜質分離效率提升5倍;
閉環水循環系統:超濾膜+PAM二次絮凝,水回用率從50%提至95%。
2. 改造流程(30天速成)
-7天:拆除舊振動篩,安裝PAM加藥系統、離心分選機;
第8-14天:調試PAM投加量(0.5-1.5 ppm),優化離心機轉速(2500-3000 rpm);
5-30天:全線聯動運行,培訓人員,數據監控校準。
三、實測結果:效率與收益“三級跳”
1. 效率爆發式提升
指標 |
改造前 |
改造后 |
提升幅度 |
單線產能(噸/小時) |
3 |
9.5 |
217% |
纖維回收率 |
75% |
93% |
+18% |
噸紙耗水(噸) |
15 |
3.2 |
-78.7% |
噸紙電耗(kWh) |
180 |
95 |
-47.2% |
2. 成本與收益分析
投資成本:PAM加藥系統+離心機+膜設備=
280萬元;
月增收益:
產能提升:月增產(9.5-3)×24×30=
4680噸,按噸紙利潤400元計,增收
187萬元;
纖維回收:年節省木漿成本(93%-75%)×5萬噸×4000元=
3600萬元,折合月均
300萬元;
降本收益:節水/節電/污泥減量,月省
58萬元;
總月收益:187+300+58=
545萬元;
回本周期:280萬元 ÷ 545萬元 ≈
0.51個月(15天),保守測算30天回本!
四、關鍵突破:PAM如何實現“效率革命”
1. 油墨膠黏劑“秒級剝離”
陽離子PAM通過電荷中和包裹油墨顆粒,配合渦流剪切力,將傳統需30分鐘的分離過程縮短至
5-8分鐘,且潔凈度達98%。
2. 纖維“零損傷”回收
PAM溫和絮凝避免纖維斷裂,回收纖維抗張強度保留率≥95%,可直接用于高強瓦楞紙生產。
3. 智能節水閉環
清洗水經“PAM絮凝+超濾”后,懸浮物≤10 mg/L,硬度≤30 mg/L,直接回用;
濃水蒸發提取的工業鹽(NaCl純度≥96%)外售,月創收12萬元。
五、行業啟示:小投入撬動大產能
1. 適用場景
廢紙種類:混合辦公廢紙(MOW)、舊瓦楞紙箱(OCC)、新聞紙(ONP);
規模門檻:年產1萬噸以上再生紙企業改造性價比高。
2. 復制要點
PAM選型:高電荷密度陽離子PAM(≥40%)針對復雜雜質;
設備協同:離心機分離因子≥2000G,膜系統通量≥50 LMH;
運維關鍵:每日檢測進水COD,動態調整PAM投加量(0.5-2 ppm)。
結語
聚丙烯酰胺物理處理劑以
“低投資、快回報、超”的特性,為廢舊造紙行業開辟了一條“產能翻倍、成本砍半”的升級捷徑。30天回本的實測數據證明,環保與效益絕非單選題——選對技術,魚與熊掌亦可兼得!